当前位置:首页>商业新闻>潮州有哪些值得一转的地方?

潮州有哪些值得一转的地方?

2024-10-16 09:01:08

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航拍中国第二季拍广东的一集有座桥给我印象颇深,这座桥两边是石墩古亭,中间是连排木船。江上无船时,桥是一座桥,连船是桥梁;有船渡江时,桥成一座门,连船是门扇,门开放船行。

这座可开可合的桥叫广济桥,位于广东最东的潮州,加上临近的汕头、揭阳、汕尾三市,这一地区生活着广东的潮汕民系,之前转过的广州、佛山、珠海等属于广府民系,两大地区之间的梅州、河源、惠州、韶关等属于客家民系,深圳历史上也属于广府,但新时期移民居多,就算作“客家”吧。这样,在广府、客家之后,广东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去转转潮州,感受一下潮汕文化。

从时尚的广州和深圳来到潮州,第一感觉是安静和古朴,这里的方言也和广府的粤语不一样,因地靠福建南部,潮汕话接近闽南话。

潮州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自古商贸繁荣,文教昌盛,有“百载商埠”和“海滨邹鲁”的美称,潮汕商帮形成于唐,兴盛于宋元明清,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国际影响力。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潮州,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海滨邹鲁”和“十相留声”是潮州的关键词,邹是孟子的故乡,鲁是孔子的故乡,邹是今邹城,鲁是今曲阜,两地都在山东,后代表文化昌盛之地,能体现潮州文化昌盛的就是“十相留声”。

十相留声是指唐宋时期与潮州有关的十位宰相,分别是唐朝的常衮、李宗闵、李德裕、杨嗣复和宋朝的陈尧佐、赵鼎、吴潜、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他们几乎都是诗人,或因官场黑暗被贬潮州,或因民族危亡转战潮州,都留下了抒情明志的诗作,是谓“十相留声”。

潮州古城有条牌坊街,街上有包括“十相留声”牌坊在内的20多座牌坊,彰显着古代潮州的昌盛文风。除了牌坊街,古城“三山一水绕城廓”,广济桥就横跨绕城韩江上,还有纪念韩愈的韩文公祠、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黄公祠、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各样潮州美食......

下图是古城的东门楼——广济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潮州古城七城门之首,为历代潮州城之城防、交通要隘。城楼三层,为仿宫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顶,面阔五开间,进深三开间,古朴大方,雄伟壮观。登上城楼,城外韩江丽景、广济桥、韩文公祠等景观和城内潮派传统建筑一览无遗。东楼观潮也是潮州内八景之一。

穿城楼入城,街道两侧是商铺林立的骑楼,各色老字号美食目不暇接,中间是古朴庄重、尊荣显达的牌坊,此为潮州新八景之一的“坊街亭韵”。

众多美食中,猪脚圈的香味入鼻且携带方便,就尝尝它吧。

猪脚圈是潮汕传统油炸粿类小食,虽叫猪脚圈,里面却没有猪脚的,只是形状类似。其色泽诱人,香脆可口,食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不远处第一座牌坊已映入眼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牌坊街了。

牌坊街包括太平路和东门街两条街,总长2公里,沿街修复有22座古牌坊。之所以有这么多牌坊,是因为潮州建制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那时叫义安郡,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取“潮水往复”之意将义安郡改名为潮州。自东晋以来,历经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到新中国初期,潮州一直是郡、州、路、道、府、专员公署所在地,所以潮州被称为“府城”,是历史上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宋潮州通判陈尧佐(后为宋宰相)有诗云:“海滨邹鲁是潮阳(潮州)”,由是“海滨邹鲁”成了外地人对潮州的美称。牌坊是古代中国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等所立的建筑物,府城潮州是岭南文教昌盛之地,牌坊自然不少,遗憾的是很多牌坊已毁,我们看到的大都是后来修复的。

下图的木天人瑞坊(另一面是“玉署仙班”)为清朝翰林院侍读刘起振建。刘起振是潮州枫溪人,70岁中举,88岁中进士,被乾隆皇帝钦点为翰林庶吉士,不久告老还乡。103岁跋涉山水赴杭州迎候首次南巡的乾隆皇帝,乾隆予以赠诗书匾赏赐,并钦此翰林院侍读。“木天”、“玉署”均指翰林院,“仙班”指朝班,“人瑞”指有德行或年寿高者。

下图为秋台坊,为宋尚书王大宝建。王大宝是海阳归湖人,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庭试进士第二,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官至礼部尚书,赐爵开国男。朱熹称“其人刚正,忠实有余”,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反对议和,名列《宋史》。

吴楚重镇坊,为清侍卫、湖北宜昌总兵林炳星建。林炳星,海阳人,乾隆七年(1742年)二甲武进士,授御前三等侍卫,官至湖北宜昌镇总兵。“吴楚重镇”是言林炳星所镇守的地方,均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带,地势险要,物产丰饶,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曾是春秋时吴楚二国辖地。

大理少卿坊,为明大理少卿吴一贯建。吴一贯,潮安彩塘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进士,授上高县知县,升任浙江道御史,弘治年间巡察浙江、福建、南畿,以骨鲠之臣闻名。

两京科道坊,为明监察御史迁陕西副使郑安、弟吏科给事中郑雋建。郑安是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解元,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授南京河南道御史,迁陕西按察副使,居官二十年,弹劾不避权要,两袖清风。郑雋是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进士,任吏科给事中。明朝自永乐以后定都北京,南京为陪都,“两京”即京师顺天府和南京应天府。

恩光洊锡坊,为明封尚书翁玉建。翁玉长子翁万达自幼由其督导读书,万达后登进士,青云直上,翁玉因而前后四次受朝廷封赠,最后敕封至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恩光”是古代帝王给予臣民的恩惠,“洊锡”指一次又一次地赐予。

赐锦重光坊,为清雍正年间巩县知县邱轩昂建。邱轩昂是潮安凤塘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会试贡士,次年甲辰科补行殿试,赐进士出身。

石坊间偶有古井,其中一座叫“义井”,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井栏内圆外八角,西面刻有“义井第一泉”;东门内有东门打井,始建于宋熙宁八年(1075年)之前,井栏内圆外八角,为古城区主要的公用水井。

古城中还有座小小的甲第坊,坊后为展示古城明清时期历史风貌的甲第巷,“甲第”表现了当地人期望多得登科甲以光宗耀祖。这里以前是空旷的教场,巷尾有官府张贴告示的示亭,如今是人烟稠密的居民区,可以了解独具特色的潮州民居文化。

潮州民居恪守对称布局,有明确的中轴线,以厅堂为中心组织空间,主次分明,规模大时多厅堂组合,形成多院落大型民居。其建筑方向一般取朝南偏东,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可接受凉快的南风。

开元寺全称“开元镇国禅寺”,位于潮州市区中心,前身为荔峰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开元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加额“万寿宫”,沿用至今。开元寺是古代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地,以庙宇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闻名遐迩,为粤东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的美誉。

入寺东侧是大悲殿,建成于2005年,重檐歇山顶,红墙碧瓦,殿内供奉84尊汉白玉观音菩萨像,正中供奉一尊檀香木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音像。匾额“大悲殿”为学界泰斗饶宗颐所书,饶宗颐就是潮州人。

中间正殿是大雄宝殿,飞脚重檐歇山顶,红墙丹瓦,犹存昔日唐代风韵。大雄宝殿是很多佛教寺院的正殿,有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大雄宝殿”的含义,这里解释一下:“大雄”是佛的德号,“大”为包含万有,“雄”为慑服群魔,释迦摩尼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佛弟子就尊称他为“大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大雄宝殿坐镇寺院中心,指佛有大力,可降伏烦恼魔、五阴魔、自在天魔和死魔。

除了壮观的殿堂楼阁,寺院还藏有不少文物奇珍,如唐代的石经幢、木鱼,宋代的木龙、大铜钟,元代云板、陨石香炉等等。

己略黄公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是一座硬山顶式建筑,二进一印亭院落式格局,院子不大,但建筑和陈列都是精品,是精美绝伦的潮汕木雕装饰艺术馆。

进门后正对的厅堂是衍庆堂,祠堂装饰精美,工艺精湛,集木雕、石雕、彩画和嵌瓷工艺于一体,是清代潮州木雕、石雕工艺鼎盛时期的代表作。“潮州古建筑三绝”的木雕、石雕和金漆彩画在这里得到全面体现。

尤其是金碧辉煌的木雕,堪称潮州木雕艺术殿堂,题材多取自民间故事和戏曲故事,如“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漫金山”等,采用了浮雕、圆雕、沉雕、镂空、彩绘等不同技法,综合运用金漆、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手法,内涵丰富,巧中求精,朴中显美,画中有话,让人赏心悦目。

古城绕了一圈,又来了东门楼。楼两侧有天后宫和颐园,也值得去逛逛。

天后宫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是潮州城唯一一座春秋二祭的天后宫。天后即妈祖,南方海边的城市多有妈祖庙或天后宫(妈祖信仰也传到了一些北方城市),妈祖信仰是东南沿海普遍的信仰。

颐园也是饶宗颐学术馆,是一座素朴端庄、秀丽典雅、富有潮州传统民居风格又有岭南庭园韵致的建筑。馆内设翰墨林、经纬堂等多个展厅,通过实物、图片介绍了誉满海内外的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的传奇人生、渊博学识和卓越成就,还展出了饶教授历年所创作的珍贵的书画艺术作品。

登上广济楼,韩江和横跨其上的广济桥赫然眼前。广济桥与泉州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和赵县的赵州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下面我们就去桥上走走。

本来从东门出来过马路就是广济桥的西门,但我去的时候赶上广济桥西段维修,只好绕道韩江大桥从东门上桥,多走了一公里,沿江景色却也不赖。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古称康济桥,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的交通要津,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全长518米,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成,东边梁桥有桥墩12个,西边梁桥有桥墩8个,中间浮桥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桥亭中布设有潮州木雕、瓷器、麦秆剪贴画等传统工艺展览。

浮桥,潮州人称为“梭船”,两端用铁链固定在梁桥的矶头墩,随水位涨落而高低变化。浮桥可启可闭,闭合可连接两边梁桥,开启能通行大型船舶和快速排洪。

韩文公即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我们上中学的时候都学过他的作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高举儒学旗帜,希望通过恢复儒家道统以维护和复兴唐王朝的统治秩序,反对藩镇割据,提倡仁政,攘斥佛老,锋芒所指,始终针对中唐时期最尖锐的社会现实。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他治潮八月,驱鳄释奴,劝农兴学,在潮文化发展史上享有崇高声誉,为民众所歌颂缅怀,以至山水易姓为韩(韩江原名鳄溪,韩文公祠所在的韩山原名笔架山)。

韩愈最大的成就是提倡以复兴儒家为目标的古文运动,他提出文以载道、不平则鸣等文学理论,并以杰出的创作实践,开创了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韩文公祠即为纪念韩愈而建,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丁允元迁于韩山今址,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韩愈纪念祠宇。景区包括书法长廊、允元亭、侍郎阁、天水园等景观,错落有致,高低得宜,集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风景秀丽,品味优雅。

下图为祠中所藏“传道起文”碑,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立,碑文四个大字历来读法不一,后据《重订六书通》考定为“传道起文”,为韩愈文学功绩的概括。

韩愈纪念馆前的雕塑为“韩公别赵子”,再现了韩愈离潮时与赵德依依惜别的场景。赵德是当时潮州八贤之一,韩愈称赞他“沉雅专静,颇通经,有文章,能知先王之道,可以为师矣。”曾推荐他作海阳县尉,主持潮州学政。韩愈在转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时,尝邀赵德同往,但为赵德所婉辞,因撰《别赵子》诗以志别。

志别韩公后,广东之旅也落下了帷幕。韩公转任江西继续载道以文,而我们的旅程即将北上福建,继续听道说途。

标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