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商业新闻>官宣!越西两镇入选!

官宣!越西两镇入选!

2024-12-02 09:01:08

普雄镇位于越西县东南部,彝语称“坡合拉达”,是凉山境内彝族文化和民俗活动保留完整的彝族聚居区,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五彩梯田在越西县普雄河两岸的半山腰,规模达上万余亩,成昆铁路、国道G245穿田而过,为观景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有“成昆线上最美梯田”之称。

在这里春夏秋冬景色各不相同,美得让人陶醉。

春天,一望无际的梯田上,油菜吐出了鹅黄色,放眼望去就像一块金色的地毯。

夏天,禾苗把梯田装饰成一块块碧玉,到了晚上,稻田里蛙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秋天,金色的稻田从山脚盘绕着直至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间散落着红瓦白墙的村寨,宛如一幅田野油画。

冬季,大雪纷至,田埂上的积雪把梯田连接在一起,仿佛进入了冰雕玉砌的童话世界。

如果来了普雄,这些非遗项目你一定要一一体验。

普雄可以说是越西非遗最多的地方,早在2018年普雄镇就荣获全省“百镇建设试点镇”的称号,今年9月份还获得了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

作为传统的彝族聚居区,普雄镇有着浓厚的彝族风情,有火把节、彝族年、阿以幕格(彝族儿童节)、尝新米节、彝族刺绣、彝族漆器等文化旅游资源异彩纷呈。

在越西普雄镇呷古村,你总能看见三五成群的妇女们在门前、院内,边唠家常边做彝绣。

与中国“四大名绣”相比,彝绣具有独特的彝族元素,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色彩浓烈、技法粗犷。

呷古村的彝族刺绣,是凉山州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呷古村已成立4个彝绣合作社,通过“非遗+时尚+电商”的模式,不仅让“彝绣”走了出去,更让“彝绣”带动村子发展。

与呷古村相邻的呷拖村,也有一项熠熠生辉的非遗技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在2008年就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工坊还被授予“国家级非遗扶贫工坊”殊荣。

这个节日在2018年被列入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日期间活动内容丰富,有祭祖、喂狗饭、采新谷、相亲、荡秋千、对山歌等。

普雄镇且拖村是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彝族尝新米节”体验基地。如果你正好九月期间来越西,那不妨去且拖村感受一下制作新米、品尝新米的喜悦吧!

南箐镇位于越西坝子的边缘,往南深入小相岭,往北连接着中所、城关,这里人口稠密,彝汉杂居,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有源远流长的红色文化。

小相岭又名小山,位于喜德、冕宁、越西三县交界处,属大雪山支脉,北达石棉,南至西昌,绵延数百里,南箐是翻越小相岭的咽喉之地。

冬季的小相岭银装素裹,白雪覆盖的群山显得分外妖娆,攀登至山顶,才会真正领略大自然的真实的美。

南箐岩画位于越西县南箐镇境内。岩画有两处,一处在南箐镇苏呷村北约100米处的山崖壁上,长8米,宽4米的范围内画有几何图形、雪花形、人形等图案,颜色为赭色。

另一处在山腰的独立岩上,画距地面1米,画宽1.5米,长3米,画面有人头、驴、马、鸡、狗等,颜色也是赭色。

据初步考证,这些岩画兼为唐朝南诏时期的作品,是民族迁徙时的遗留物。

越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自古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亦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5月下旬,红军第二先遣团经过越西,掩护红军主力胜利抢渡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为石达开第二的痴心妄想。

越越就跟大家讲一个“红军洞”的故事吧:5月22日,经越西的一路红军翻越小相岭后,岭下的前哨村(现为南箐镇广洛村)村民周五幺家门前的坝子上来了一个因腿伤掉队的中年红军。

这个红军左腿红肿的伤口用烂布包裹着,背上背着一个布口袋,里面装有银元和铜钱,还有一些纸币。

他从金沙江边负伤后,一直坚持带伤跟着部队前进,现在伤势恶化,实在走不动了,便孤身一人来到前哨村。伤痛难忍、饥渴交加的红军伤员不愿惊扰村民,随意寻了一家百姓的屋檐,便依靠着柴禾沉沉地睡去。

劳作而归的周五幺看见睡在自家屋檐下的红军战士,一动不动,好似一尊雕塑,破烂的军装上沾满了硝烟熏烤的灰色印迹和激烈战斗留下的斑驳血渍,他的双手紧紧握成拳头,眉头不时抽搐,伤口上渗出的鲜血染红了整条左腿。善良的周五幺动了恻隐之心,便不顾危险将红军战士请进家中去养伤。

5月29日,红军大部队离开越西县城。当时白泥湾大恶霸地主廖春波趁机发动“反攻倒算”,肆意杀害无辜群众。红军战士在周五幺家中养伤的消息也不慎被他们探知。

当夜,廖家的走狗打着火把、挎着枪,气势汹汹的来到周五幺家中,威胁周五幺交出红军伤员。红军伤员为了不连累周五幺一家,挣扎着站了出来,廖家狗腿子将红军战士五花大绑,推拉到河坎村左边陡山上一个深不见底的溶洞旁(这个溶洞就在我们广场的上边)。

在溶洞边,廖家狗腿子们残忍地将红军战士的右臂砍下扔进溶洞里,狰狞着面容,恶狠狠地问道:“你还当不当红军!”,红军伤员面对凶残的敌人,高声回答:“老子不但今世当红军,下辈子还要当红军!中华苏维埃万岁!红军万岁!”气急败坏的反动派将红军战士推下了深不见底的溶洞,又搬来大石块将溶洞封死,深受重伤的红军战士被活活困死在了溶洞之中。

1970年2月,南箐镇干部、群众得知这位红军牺牲在山洞中的消息后,组织民兵将这位不知名的红军遗骨从洞中取出。成千上万的干部、工人、农民、学生、民兵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络绎不绝地前来瞻仰红军战士的遗骨。为了缅怀这位红军战士,当地群众便将红军惨遭杀害的山洞取名为“红军洞”,并将其遗骨就近安葬在南箐镇炒米关村古道旁的大树下。

那就赶紧来为它们点赞吧!

标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