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是连夜火车卧铺。因为火车站人流太大,加上行李沉重,怕与队伍走散,没能及时拍照。只是莫斯科火车站设施陈旧,火车也是我们通常说的绿皮火车。好在我们是软卧,很顺利的在第二天清晨到达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1703年俄沙皇彼得一世下令修建,它是用扼守涅瓦河河口的圣彼得保罗要塞命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反日耳曼情绪,沙皇政府遂将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为纪念列宁,又改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全民公投恢复圣彼得堡的旧名。
圣彼得堡在历史上一直是俄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十月革命的发生地,一进入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就有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涅瓦河穿城而过,高大的建筑、宫殿都保存完好,政府各部委、大学都在这里,其中包括普大帝和梅总毕业的圣彼得堡大学和世界闻名的列宾美术学院。
不愧是曾经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建筑都要高大雄伟得多。
十月革命胜地—斯莫尔尼宫伊萨教堂。这个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圆顶教堂。1818年开始动工,历时40年竣工。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建造,它是俄罗斯最大的教堂,也是兴建时世界最大的教堂。200多年,现在看它依然是非凡的杰作。
十二月党人广场,在广场的边上,一幢高大的建筑,是俄罗斯海军总部。
从十二月党人广场出来,我们漫步涅瓦河边,宽阔、清澈、湛蓝的河水上,游轮来回穿梭,花岗石的河堤和护栏边,有许多卖旅游品的小贩,也有许多民间艺人在那里创作。游客们一边挑选纪念品,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四处拍照,好一幅恬静的画卷。
涅瓦河边有一对古埃及赠送的人面狮身石像,只是奇怪人面上的胡须被破坏了。原来是埃及人送来石像后,把胡须破坏了,因为胡须在埃及是权力的象征,石像可以相送,但权力不能拱手相送。
我们登上了涅瓦河上的游轮,一边观赏沿河的风光,一边观看俄罗斯风情表演,在涅瓦河美丽风景的簇拥中,度过美妙的时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这是阿芙乐尔战舰,退役后一直停靠在涅瓦河边供游客参观。
涅瓦河在这里面形成巨大的转弯,冲积出巨大的三角洲,在这里形成瓦西里港口,也是游客们必去景点,光看地面铺设的石头,就能感知它的历史。
瓦西里古港口的灯塔,塔柱上用战败船只的船头装饰,这是胜利的象征。
坐落涅瓦河边的列宁格勒大学,又叫圣彼得堡大学,1724年创立,是俄罗斯最早建立的大学之一。普大帝和他的好兄弟梅总毕业于此。
紧邻圣彼得堡大学的列宾美术学院,它建于1757年,是俄罗斯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世界著名的美术学院,培养出许多世界知名美术家。俄罗斯人对于称他们为战斗民族十分不解,他们认为自己是文艺民族。因为油画的发源地不是俄国,但是俄罗斯人把油画绘画技艺发展到相当的高度;芭蕾也不是起源于俄罗斯,但俄罗斯的芭蕾闻名世界。
午餐后,我们前往参观艾尔米塔什皇宫博物馆,又名冬宫。这座宫殿以其宏伟的气势,非凡的想象和华丽的景观,动人心魄。之后又参观皇宫广场,亚历山大纪念柱。该柱落成于1832年,是为纪念沙俄击败拿破仑军队的入侵而建造的。
进入冬宫,气派而高大的穹顶、造型各异而耀眼的水晶灯、油画雕刻等各类艺术品、金碧辉煌的建筑和室内装饰都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我对于这些是完全没有免疫力的,根本来不及认真欣赏,只能痴痴的、惊掉下巴的看着眼前的一切,木纳的随着人流前移。
巨大的花岗岩、孔雀石的花盘和花瓶
这是沙皇的宝座。说实话,这和咱们紫禁城的龙椅相比,无论是舒适度,还是威严感,都差远了。
特别介绍这两幅照片。上面一幅是天花板,下面一幅是地板。可是仔细观察后发现天花板和地板镶嵌的图案是完全一样的,地板上的图案也是采用松木、桦木本来的颜色拼接镶嵌而成,没用任何颜料
偌大的宫殿每一间房屋的地板都是不相同的图案,十分精美。
宫殿里收藏的艺术品。明明是坚硬的白色大理石,却让你看到细腻的肌肉感惊叹。
从宫殿望向窗外的花园
从冬宫出来,我们来到滴血教堂,又叫“喋血大教堂”。它是亚历山大二世因改组国家委员会,被反对派刺杀死于此。他的儿子为纪念他在此修建教堂而得名。整个教堂的外装饰夸张而艳丽,极富俄罗斯特色。可是不知怎的,走到教堂面前,我的感觉是压抑和森严的。我没有进去,只是在外面参观拍照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