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商业新闻>庆羌年,传非遗,汶川羌韵浓!

庆羌年,传非遗,汶川羌韵浓!

2025-01-03 10:01:08

汶川,一座充满活力的文化之地,丰富的文化底蕴浸染了这里的每个角落,传统的艺术和技艺随处可见,羌族非遗文化在这里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汶川形成了形态多姿多彩、地方特色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其非遗项目丰富多彩!

宝贵的非遗展示着汶川文化的神秘色彩,一段段古老的历史也用各种方式流传了下来。一幕幕画面,一次次展示,让人梦回千年,震撼人心。

通过欢庆羌年,不断助力汶川非遗的传承,让非遗传承人与人民群众一起肩负非遗保护、非遗传承的重任,打响汶川“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助力汶川文化发展更上一层楼!

羊皮鼓舞是从羌族释比文化艺术中沿袭下来的祭祀舞蹈,是羌族“释比”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羌民族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表现形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舞蹈动律特点是粗犷虔诚,舞蹈贯穿类似拱手作揖、祈祷祭拜的动律特点,舞姿敏捷、矫健、激烈,节奏明快。

舞蹈中,舞者手持羊皮鼓、铜铃、铜制响盘、释比神棍等道具,鼓声和铃声交错,充满了严肃、紧张又热烈的气氛。

羊皮鼓舞是羌族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神秘而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祭祀色彩。其动作既刚劲有力,又卑微谦逊,体现出舞者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

同时也是羌族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羌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羌族历史的重要资料,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羌族莎朗 羌人好歌舞,他们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和美好的愿望。

羌族莎朗是羌族歌舞艺术形式,“莎朗”就是由祭祀舞演变而来的,在羌语中称“莎朗”,汉意是“唱起来,跳起来”的意思,是羌族群众性自娱自乐的圆圈歌舞。

其舞蹈形式代代相传,长盛不衰,表达了羌族人民热爱生活,热情豪迈的民族特性!

羌族医药有它独特的用药习惯。早在二世纪初期,羌族人民就懂得用羚羊、鹿胎、鹿茸、鹿粪、麝香、鸡胆等大批动物药治病,因此羌医药被列为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医疗技术和经验主要靠释比家传和师承,通过口传心授,脚踏手指或投师学艺、方药对换等方式沿袭下来,释比保存了古老羌医羌药的治疗方法和格式。

羌医药独有的羌医治疗手法为羌族世家传承,具有起效快,疗程短、安全性好等特点。

水磨土茶产于水磨盘龙山麓1200—1600米的龙神山上,这里山峦起伏、常年叠翠、古木成荫,终年雨雾缭绕,溪流纵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培育了当地的茶园,在水磨镇牛塘沟村至今保存有七百年古茶树。

羌笛在羌语中称为 “其篥”、“士布里”或是“帮”,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竖吹乐器。演奏时,双手持笛,将簧哨含入口内,用特殊的“鼓腮换气法”吹奏,指法与笛相同。

羌绣构图严谨,多以几何形状为主,整齐匀称,装饰性强。针法主要有挑花、纤花、纳花链子扣几种,一九九七年簇头寨被中央文化部授予羌族地区唯一的中国民间艺术“羌绣之乡”称号。

羌族口弦外形似脚踏风琴的发音簧片,长度仅及簧片的三分之二。它是羌族妇女所喜爱的小型乐器,多自制,青年男女恋爱时,男青年做一口弦送女方以示信托。

标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