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商业新闻>民族采风:贵州三都水族歌舞拍摄记(图)

民族采风:贵州三都水族歌舞拍摄记(图)

2024-12-11 09:01:06

水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中国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人民的家乡在贵州省的月亮山下,那里是一个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水族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有些民族一样,其中有不少项目是与舞蹈紧密相连的。它们大多是融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文艺活动,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1999年6月21日至22日,记者随中国民族体育摄制组来到贵州三都县三东乡板闷村水族村寨,连续两天拍摄了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富有特色的民族体育歌舞项目。板闷村的水族乡民与三都水族歌舞团的表演,给予拍摄组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使剧组圆满而归。

随行的贵州民委的同志介绍说:水族的“打铜鼓”这里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水族地区,几乎各个村寨都有铜鼓,它是水族广泛流行的打击乐器,尤为广大青年所喜爱。于是,我们的拍摄就从水族的“打铜鼓”开始了。

铜鼓有公鼓与母鼓两种。关于公鼓和母鼓的划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公鼓的鼓面饰纹和鼓体都较为精巧,音色圆润而宏亮;母鼓的形体较为粗重,纹饰不那么精巧,声音不如公鼓宏亮,音质也较差。铜鼓的演奏大致分为使用共鸣桶和不使用共鸣桶两种方式。使用共鸣桶的演奏方式范围最广。

在贵州省三都县三洞乡板闷村水族寨,这里的乡民打的都是这种带共鸣桶式的铜鼓。每到打鼓时,总会引来全村寨的水族乡民。

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亲自结伴打上一阵。打铜鼓一般要两人配合。铜鼓要悬着,离地六、七寸高,击鼓者俯身面朝鼓面,将吊绳别于左腋后,右手槌点击鼓面的太阳纹,左手持竹鞭打击鼓腰作伴奏。

另一人手持平口木桶,随着鼓点的起落来向鼓腹抽动,控制气流大小来调节共鸣声,以达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音响效果。每当打铜鼓时,那凝重的铜鼓声总会在水族村寨上空久久回荡,散发着古朴民族传统文化的芳香。

灿烂的文化往往来自秀美的大自然。水族村寨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间,这里群山起伏,溪流交错纵横,其间夹着若干富饶的丘陵和平坝。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农业和林业的发展。

《角鼓铜鼓舞》是众多水族民间舞蹈中较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每年的农历八月到十月的“端节”,是水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这时水族乡民就会跳起欢快的角鼓铜鼓舞。

铜鼓是水族的珍贵文物,世代为传家之宝而珍藏;角鼓则是水族自娱自乐中的主要乐器之一,打起铜鼓;敲起角鼓,水族青年男女欢聚一堂翩翩起舞,它生动地表现了水族人民喜庆丰收的欢乐场面,象征着民族团结友爱和快乐。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加工的以人体动态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具备动作姿态、节奏、表情三要素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水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水族人民中,流传着不少传统舞蹈和关于原始舞蹈的起源传说。它记录了水族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斗争历程。是水族民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水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不仅使他们的身体更加强健,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在众多的文体活动中《斗角舞》也是水族乡民非常喜欢的舞蹈之一。

《水族斗角舞》也称《斗牛舞》,水语称为“斗贵”或“兜刀”,意思即为斗牛、斗角。它原是水族人民用以祭奠祖先的一种祭祀性舞蹈,一直在水族民间广为流传。随着历史的变迁,斗角舞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民间舞蹈。多年来,每当红白喜事,传统佳节之际,人们就跳起着激情奔放的斗角舞,以表示水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企盼岁岁五谷丰登好年景的美好心愿。

《斗牛舞》唯一的道具是用竹蔑制作成的“牛头”。“牛头”先用竹蔑编成斗笠式样,然后再把木削的牛角安放在斗笠的两侧,后部拴上鸡毛裙,披以彩色绸布装饰。表演时,由各戴“牛头”道具的表演者作半蹲式边斗边舞,几位头插雏尾、腰拴白鸡毛花裙子的姑娘作舞伴应急配舞。舞蹈应着音乐的缓急展现各种舞姿。其动作幅度大,有浪度,如甩腰、顶胯、卷转、抖肩等动作,状如波涛,起伏翻卷,充分显示了水族人民热情奔放和粗犷豪爽的性格。

水族是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民族之一。具有浓郁特色的水族村寨的民俗风貌是一幅幅美丽的生活画卷。水族人民最为高兴的时节,莫过于粮田喜获丰收。舞蹈《金秋端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快乐的景象。

端节是水族最主要的民族节日。水族称端节为“借端”,也称瓜节。“端”含有汉语的“开端”、“岁首”之意,还有水语“祭祀祖先”、“共庆丰年”的内涵。

关于端节的来历也有一些传说,有一个故事这样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一年秋收后,全家人准备酒肉庆祝丰收,正要吃饭时,家中的老人说想摘个瓜来吃。谁知他上房摘瓜时不小心摔下来死了。

后来,大家为了怀念老人,就商定每年秋收后的农历八月为节日。因老人是摘瓜而死的,这节日就叫“瓜节”。这是水族“借端”又称瓜节的来历。这个故事解释了端节前夜以素食祭祖的起因。舞蹈《金秋端节》通过水族青年男女们热烈奔放的舞姿,表现了水族人民喜庆端节,马坡赛马,载歌载舞,谈情说爱的节日场面。

“掰手腕”也是在水族村寨中时常进行的一种活动。在一张方桌的两边各坐有一位参赛者。双方把右手的手臂与之相互交叉握于桌上,裁判一声令下,双方分别通过自己强劲的腕力,向相反的一边掰压,谁将对方的手腕压倒在桌上即为胜利者。

掰手腕比赛的双方多为势均力敌的较量。往往从他们头上紧绷的青筋和那涨得红红的脸,就知道比赛者是多么用力。两只手臂紧紧扣在一起,谁把谁压下去,都很不容易。一方的优势往往在短瞬之间就会变成劣势。这微妙的变化,其实就是一种力量与耐力的综合竞技。在两人力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谁的持久力只要稍比对方强一点,也许就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有趣的是裁判有时为了给比赛双方加油鼓劲,不仅面部的五官都不由自主地挪了位,而且连手都不知所措。双手不停地往占有优势的赛手这边或那边扇,好像通过他这一扇就能使赛手获胜似的,这时往往会更增添和活跃比赛场上的气氛,使现场欢笑声、加油喝彩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在小小的村寨上空不断回响。水族人民通过众多的传统体育活动,为自己的生活凭添了无穷的欢乐,使小小的水族村寨经常会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图文:冯赣勇)

标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