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商业新闻>四川印象:问道青城山

四川印象:问道青城山

2024-12-18 10:01:09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西南10公里,东距成都约70公里,主峰高1260米,群峰环绕状若城廓,故曰"青城",山脉方圆百余里,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川西平原自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工程之后,解决了从岷江引水灌溉农田的问题,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发展成为鱼米之乡,经济与人口增长极快,至西汉末年已接替了陕西关中地区“天府之国”的桂冠,成为万众瞩目的富庶之乡,吸引了众多人才关注。

东汉初年,汉室后嗣刘秀灭掉王莽篡政引发的混乱,结束了军阀割据后,励精图治,政治上以“柔”治国,经济上休养生息,开创了“光武中兴”的新时代。汉光武建武十年徐州丰县诞生了一个神童,父亲好神仙之术,张家号称是西汉开国元勋张良之后,为儿取名张道陵。道陵自幼聪颖过人,据说七岁即通读老子《道德经》,天文地理诗书典籍无所不通,但常叹儒术无助解决生死,于是改采长生之道,吸引了无数追随者,成为一众领袖。

道陵率弟子渡江南下遍访深山,在江西鹰潭的云锦山上结庐而居,筑坛炼丹。三年后,道陵年满60岁,丹成,有龙虎出现,此山被更名为龙虎山。东汉顺帝初年,道陵听说蜀地富庶,民风淳朴可教,遂以80余岁高龄移居入川。

道陵先至成都西边的鹤鸣山上著书立说,自称“太清玄元“,创教收徒,并规定凡来求医、入教者均需缴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汉安帝元年(142年),道陵托言太上老君亲降,授“三天正法”,命其为“天师”。依太上老君之命建二十四治,在巴蜀之地设立24个分支机构,由此道教宣告成立,称“天师道”。

道陵以咒法、符水为人治病,授民以井水煮盐,被奉之为天师。他立教条例宽松,弟子依事轮流出捐分摊费用,不施责罚,以善道治教,颇得人心,入教信徒数以万户计。

张天师尊老子为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编《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成为道教的经典著作。其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只要遵守道戒,即可益寿延年,除灾得福;其次,若要长寿需掌握好房中术要领:“精结为神,欲令神不死,当结精自守”,得此要领,方可长生不死。为了自守,要做到无思欲、无为无名、不贪荣求宠、不争强好胜、不为恶事等;再次,君王应承担起师道之责,教化天下,方能长治久安。

据说东汉顺帝年间,太上老君曾找到张天师,授雌雄桃木双剑及若干符箓,命其斩杀蜀地六大魔王、八大鬼帅。天师精炼千日,研发出一套完整降魔法术,丹笔轻轻一画,魔王们皆倒地不起,鬼兵全部死翘翘,再大笔一挥,将大山劈为两半,魔王困在其间无法动弹,求饶不再危害人间。

经过多方考察,东汉汉安二年(143年),张天师道陵最终选择青城山定居,时年109岁,他在山上一直活到122岁才羽化成仙,青城山被后人称为道教四大名山之首。

道陵去世时,将剑、印传授儿子张衡。道教“天师”采用家族世袭制,全家都是张天师,以政教合一方式统治信众。东汉灭亡后,张衡之子张鲁发展成为割据巴蜀、汉中的豪强势力,后投降曹操,获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回迁中原,五子皆封为侯,一女嫁曹操子曹宇,全家获得善待。

张天师家族第四代后人最终回迁江西龙虎山,因道教被历朝弘扬,皇帝多有信者,其家族屡获厚爱封赏,两千年来成为仅次于曲阜孔家之后的第二大豪门望族。隋唐年间,青城山上道观林立,名师辈出,成为“神仙都会之府”。唐末,张天师一族早已撤离,但随着唐僖宗入蜀逃难来了一位高人杜光庭,将天师道与上清道融合,使道教更加提升了境界。此后道教门派林立,明清时期青城山道观隶属武当山全真派,山上香火始终持续至新中国成立之初。

青城山是距离成都最近的一处知名山林,植被茂盛,气候温暖湿润,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有仙气。成都有来往青城山或者都江堰的公交车,交通比较方便,游人络绎不绝。

从山下的停车场下车后,沿着宽阔的步道上山,景色甚为优美。

上山的步道平缓易行,路边有古朴的亭台,供游人歇脚喘息。

登山的道路上沿途设有清晰的路标,走在路上能够随时掌握自己的方位

山上游动着许多棒棒军,如果走累了可以找他们求助,当然,帮助是需要付费的。

青城山上有滑竿服务,抬滑竿不知是否是四川特有的一种服务?我最早知道滑竿这种交通工具还是在《红岩》的小说里,北京原有拉洋车,后来改成蹬三轮,但轿子这种交通工具,随着清朝垮台就已经消失了。八十年代去爬泰山和黄山,山上有帮人挑行李的挑夫,但未见过可以把人抬上山的。

山上有住宿的客栈,青城山的主题就是长寿,住在山上可以沾沾仙气。

饿了可以买到美味的本地小吃,四川人喜欢吃串,不仅腊肉可以麻辣烫,还有真正的辣肠。

上山途径新建的“青城山道教学院”,道教作为一种民间宗教,门派众多,五十年代初期政府曾开展过打击反动会道门运动,道教一度抬不起头,如今地位远不如基督教和佛教,不知这座道学院是否还能培养出道教中兴的人才?

标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