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湖州德清的新市古镇。
是个阴天,慢悠悠地走在石板路的小巷里,这里没有什么游客,只洗衣的妇人,唠嗑的老人,一派祥和宁静。
新市镇,曾经是京杭大运河线上最大的水运码头,有1200多年的建镇历史。古镇沿水而居,小桥、流水、人家,古色古香的江南水乡风情。
不同于乌镇、西塘,新市古镇没有商贾云集,也没有门庭若市,是我喜欢的模样。
来到新市古镇,最合适的方式是找个雨天,发呆看雨;或者找个沿河的茶室,喝茶一下午。
在新市古镇的走走逛逛,遇见了巧匠马吉林。
马吉林在新市古镇上开了一家马吉林竹编,沿河小小的店面,被各种竹编占满。
马吉林是马氏竹编传承人,出生于篾匠世家,源于祖父马有宝的老手艺,与绍兴竹编一脉相承。
马氏竹编图案多样,以“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居多,竹编制品与生活紧密相关,兼具实用与装饰的功能。
马吉林一边忙活着手里的活计,一边与来来往往的游客打着招呼,一副和蔼的模样。刚好闲来无事,上前和他闲聊几句。
“叫马吉林,是老家来自大东北吉林么?怎么跑到江南来了?”我问。
“倒并不是。我父亲姓马,出生的时候刚好轮到吉字辈,加上五行缺木,所以名为双木林,连起来就是吉林。”他笑着答。
马吉林从10岁开始跟随父亲学竹编,15岁跟父亲走南闯北做手艺,后来下过乡、进过厂,但60年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竹编技艺的传承和发扬。
竹篮,竹蜻蜓,竹匾....这些物件,都是马吉林亲手编制。一直觉得手作的物件,很有温度。
为了做一个传承但不守旧的匠人,马吉林现在还到处寻访同行,交流竹编手艺,改良工具,不断开发新产品,从实用型产品向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艺术品转化。
还多次被德清、湖州、浙江、新华社、央视等各级电台及报纸媒体报道。2019年,新市马氏竹编入选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年的风风雨雨,双手爬满老茧的他,虽然不愿子女像他一样自小辛苦,学习竹编手艺,但他仍希望子女能够记得他的行当,希望更多人记得民间匠人。”
这是我写下这一篇的出发点,希望更多人记得民间匠人。
路过的游客问:“你凭这手艺,能养活自己吗?”
如果你去新市古镇,看到马吉林竹编,如果有喜欢的竹制品,可以买一些,支持下老篾匠的竹编。
关于若有所思:江南小女子一枚/环球旅行家/到达南北极/知名旅游自媒体,关注我,陪你一起看看这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