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家浜景区游玩出来,车行在锡太公路上,眼睛的余光,一瞥望见水塘沃野间,有一处粉墙黛瓦的村落。
遇见一个岔口拐进去,看路标竟是我来过多次的芦荡村。
但这又不是我熟悉的村庄,二三十户人家,一条河港从村前流过,另有一条小河从村子中央蜿蜒而走。
这里的人家,依水而居,大都是二层小楼,风格是道地的江南农居模样。
村子很是静谧,向一位老人打听,这个村子叫做颜家浜,现在归沙家浜镇芦荡村管辖。心下释然,早几趟来芦荡倒不曾留意。
因为养殖大闸蟹是当地的一大收入,这个季节,年轻人都去蟹塘或者螃蟹交易市场忙碌了,留守着一些老人看家。
村子面前的河港,是条航道,有船舶来往,据说连接着苏州城和张家港。
穿村而过的河,是村民日常浆洗所用,每户门前都有一个河埠头,也有人家面前泊着水泥船,说是去蟹塘干活用的。
河水清澈,倒映着农舍和天空,不时有鱼儿冒出头来,吐一个泡泡,又好似受了惊吓,咻地躲入了水底。
在村子里闲逛,遇不见几个人,偶有院门开启,有老人在纳布做着手工。
遇到一位阿婆,坐在桂花树下,慈眉善目地看着我这个陌生人来回照相。跟她搭讪,她说自己不会普通话。
奇妙的是,我用宁波方言跟她对话,她居然听懂了,我也听懂了。
村落的前方,有大片空地,搭了篱笆,种着一些菜蔬或是果树。几只鸡,不怕人,自顾在地里觅食。
枯黄的藤蔓,从人家的屋顶蔓延下来,坠着几根老丝瓜。老人说,这个可以摘下来,刷锅洗碗很耐用,还说以前就用这个打肥皂泡,用来洗澡擦身子。
走几步,又见几个“小西瓜”,从矮墙上吊下来,正好奇这是什么物种。老人笑了,说这是药,不能随便吃,有毒。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这瓜叫做栝楼。
村子很小,转了十分钟就转了一遍,却让人心生留恋。
虽然,现在的江南村舍早已不闻织机声,但能保留这样原滋原味富有原乡腔调的村落,也实属难得。
临别,从村头走过,一处红瓦粉墙的矮房子,让我忍不住再次掏出相机按下快门。
这是售卖童年记忆的“时光小卖部”,颇具年代感的风格,令我怀念儿时街上的供销社,橘子汽水、果丹皮、大大泡泡糖,童年的记忆一下子扑面而来。
恍惚,一缕缕淡蓝的炊烟,从四处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融和在一起。老祖母召唤儿孙回家的声音,飘出好远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