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无锡的锡惠公园是一个下雨的午后。
按导航指引,孩子爸爸找到景区停车场。停车后没走多远,我们就进了公园。是公园的哪个门,我不知道。
不是正门,又因为雨天,公园内游人寥寥,有的,是满眼的葱葱绿意。
清明时节,树木已长出新的枝叶,在春雨的浸润下,愈发青翠。行道树的枝丫上,挂着长长的红灯笼,五个一串,每棵树上都有好几串,在斜风细雨中摇摆,像才出锅的冰糖葫芦,颜色鲜亮。路边有人工搭建的景观,小木屋、篱笆墙和白色石子的小径,虽然刻意但还是很美。
一家人各自撑着伞,沿着柏油路徐徐而行,一大片湖泊出现在路的左边。这便是映山湖,将锡山、惠山连在了一起。湖上有游船,因为下雨没有开放,只剩静静的湖水倒映着青山,与湖的名字完全契合。
走进寄畅园的时候,雨更大了。园里古树参天,一边山坡一边长廊串起亭台楼阁,中间围着一汪碧水。寄畅园占地只有足球场大,也没有大多数江南园林的层层叠叠、曲径通幽,却与苏州拙政园齐名,吸引清朝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先后十八次到访。
在寄畅园,我再次看到了琼花——隋炀帝下扬州专程去看的琼花。盛开的琼花由无数的花瓣簇拥而成,硕大的花朵像个碧绿的绣球,吸饱了水汽更显丰盈,很有隋唐的风韵。
在这里游人多了起来,但雨声屏蔽了嘈杂。耳畔,是细雨滴落树丛的噗噗声和敲打屋檐的啪嗒声,眼中,是山脚水边的一朵朵伞花和雨水飘洒湖面的一层层涟漪。世界似乎更安静了。长廊里凭栏西靠,古人吟诗作画、茗香品茶的风雅似乎就在眼前。
这时,有《二泉映月》的二胡声传来,断断续续,很是应景。循声望去,一对夫妇在给一个十多岁的女孩拍小视频。现在的孩子真是不简单!在天下第二泉演奏《二泉映月》,不啻于朝圣者来到了圣城,长大了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天下第二泉西边是惠山寺,因天色已晚我们没有进去。寺庙前的广场正在进行杜鹃花展。杜鹃是无锡的市花,粉白、朱红、橙黄、玫紫、鸦青,薄如羽翼的花瓣,让“繁花似锦”一词有了具像。
出了广场,转过街角,一大片灯光猝不及防迎面扑来。惠山古镇惠山古街,就这样突然出现在面前,仿佛时光倒流千年,把我们拉进《清明上河图》的古画里,拉进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中。
运河古航道的两岸,银杏、玉兰、香樟根深叶茂,白墙黑瓦的建筑已伫立数百年。老旧的古街上,茶楼、面馆、奶茶店、咖啡馆星罗棋布,还有卖丝绸、纸伞、紫砂壶、大阿福的各式小店。光滑的石板路被水色灯光覆盖,相映成趣。人头攒动的店铺里,蒸米粉、炸年糕、烤面筋,各种吃食琳琅满目。腾腾热气萦绕在头顶,也将食物的美味送入鼻尖。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坐在临街的店铺,我们点了无锡小笼包、惠山豆腐花、酒酿元宵、鲜肉馄饨、油酥饼、梅花糕,一边吃吃喝喝一边看街景,让美味唇齿留香,更让美景印在心底。